【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怎么做】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,存货是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存货的市价可能低于其成本价,这时就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,对这部分存货进行减值处理,即“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”。本文将围绕“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怎么做”这一问题,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会计分录。
一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含义
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评估时,发现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价,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,按照会计准则要求,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。这属于一种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方式。
二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
1.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价:当存货的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、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低于其成本时,应计提跌价准备。
2. 市场价格持续下跌:若存货的市场价格长期低于成本,且没有回升迹象,也应考虑计提跌价准备。
3. 存货过时或毁损:存货因技术更新、损坏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销售,也应计提跌价准备。
三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
项目 | 借方 | 贷方 |
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| 存货跌价准备(费用类) | 存货(资产类) |
说明:
- 借方:表示资产减值损失增加,计入当期损益。
- 贷方:表示存货账面价值减少,体现资产的减值。
四、举例说明
假设某公司库存商品一批,成本为100,000元,但目前市场价仅为80,000元,预计可变现净值为75,000元。则应计提跌价准备为25,000元(100,000 - 75,000)。
会计分录如下:
```
借:存货跌价准备 25,000
贷:存货 25,000
```
五、注意事项
1. 谨慎判断: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需基于合理、客观的判断,避免人为操纵利润。
2. 后续转回:如果后期存货价值回升,可以按规定转回已计提的跌价准备,但不能超过原计提金额。
3. 披露要求:企业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及其影响。
六、总结
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重要体现,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自身情况,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,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合规。
计提原因 | 会计分录 | 说明 |
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| 借:存货跌价准备;贷:存货 | 反映存货价值下降 |
市场价格下跌 | 同上 | 避免高估资产价值 |
存货过时或毁损 | 同上 | 体现资产减值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方法或相关会计政策,请参考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——存货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