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 的下半句】一、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《悯农二首》之一,是古代农耕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。前两句描绘了农民在春天播种的辛勤劳动,后一句则表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与成果。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,也体现了自然规律与人类劳动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其下半句为: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这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现象:尽管土地被充分利用,但农民却依然生活困苦,甚至挨饿。这种对比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阶层的艰难处境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诗的结构和含义,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简要分析。
二、表格展示
句子 | 出处 | 作者 | 含义 | 作用 |
春种一粒粟 | 《悯农二首》 | 李绅 | 农民在春天播下一颗种子 | 描写农事开始,体现辛勤 |
秋收万颗子 | 《悯农二首》 | 李绅 | 秋天收获大量粮食 | 表现丰收景象,突出成果 |
四海无闲田 | 《悯农二首》 | 李绅 | 天下没有闲置的土地 | 描述农业普遍,强调劳作 |
农夫犹饿死 | 《悯农二首》 | 李绅 | 农民依然忍受饥饿 | 揭示社会不公,表达同情 |
三、结语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的下半句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”,不仅是对农耕生活的生动描写,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。通过这四句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土地与丰收的敬畏,也能体会到他们对农民命运的关注。这种文学与现实的结合,使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与现实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