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假以辞色的国语辞典是什么】“假以辞色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种表面上和善、语气柔和,但实际上带有威胁或敷衍态度的行为。在日常交流中,这种做法往往让人感到被轻视或不被重视。那么,在国语辞典中,“假以辞色”是如何定义的?它有哪些近义词和反义词?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。
一、
“假以辞色”出自古代文献,原意是指用温和的言辞来掩饰内心的不满或敌意。现代汉语中,该成语多用来形容人表面客气,实则态度冷淡或带有讽刺意味。它常出现在职场、家庭或社交场合中,是一种典型的“虚情假意”的表现方式。
在国语辞典中,“假以辞色”的解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- 字面意思:假,指假装;辞,指言辞;色,指脸色。合起来即“假装和善的言辞和脸色”。
- 引申意义:表示表面上对人客气、和气,实际上内心并不认同或有其他目的。
- 使用场景:常见于批评、劝说、命令等场合,尤其是上下级之间或关系较为复杂的人际互动中。
二、相关词语对照表
词语 | 含义简述 | 近义词 | 反义词 |
假以辞色 | 表面上客气,实际态度冷淡或含蓄讽刺 | 虚情假意、口是心非 | 直言不讳、坦诚相见 |
和颜悦色 | 面容和蔼,态度亲切 | 温和友善 | 横眉冷对、冷眼相待 |
严词厉色 | 说话严厉,态度严肃 | 咄咄逼人、声色俱厉 | 和风细雨、柔声细语 |
低声下气 | 说话谦卑,态度恭敬 | 唯唯诺诺、阿谀奉承 | 傲慢无礼、趾高气昂 |
一针见血 | 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| 直言不讳、直截了当 | 扭扭捏捏、含糊其辞 |
三、结语
“假以辞色”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显得委婉,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信任或不满的情绪。在人际交往中,若能真诚沟通、避免虚伪,有助于建立更稳固的关系。因此,理解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,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辨识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释义,可继续查阅相关国语辞典或文学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