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二五是哪几年】“十二五”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简称,全称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。该规划涵盖了从2011年至2015年这五年的时间段,是国家在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文件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,在经济增长、科技创新、环境保护、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。同时,这一时期也面临诸多挑战,如经济结构转型、资源环境压力等。因此,“十二五”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,也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。
以下是对“十二五”时间范围及相关内容的总结:
一、十二五时间范围
时间 | 年份 |
开始年 | 2011年 |
结束年 | 2015年 |
总共年限 | 5年(2011-2015) |
二、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与任务
1. 经济增长: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GDP年均增长目标为7%左右。
2. 结构调整: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3. 科技创新: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。
4. 节能减排:加强环境保护,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。
5. 民生改善: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。
6. 区域协调: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。
三、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成果
-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:国内生产总值(GDP)稳步增长,2015年达到约68.9万亿元人民币。
- 科技进步显著:高铁、航天、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- 基础设施完善: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、机场等交通网络快速扩展。
-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: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,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-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:空气质量、水污染治理等环保措施逐步落实。
四、总结
“十二五”规划是中国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阶段,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,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多方面的进步,为后续“十三五”乃至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顺利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十二五”期间的具体政策或某一领域的详细情况,可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或权威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