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欧阳修生平简介】欧阳修(1007年-1072年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年又号六一居士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并称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他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就卓著,还主持编纂了《新唐书》,并参与编修《新五代史》。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,语言流畅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欧阳修一生经历丰富,从少年苦读到中年仕途,再到晚年归隐,其人生轨迹反映了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典型命运。他不仅以文才闻名,也以正直、清廉的品格受到后人敬仰。
欧阳修生平简要总结
| 时间 | 事件 | 备注 |
| 1007年 | 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绵阳) | 祖籍江西吉安,后迁居安徽 |
| 1019年 | 父亲去世,随母迁居随州 | 家境贫寒,生活艰辛 |
| 1024年 | 考中进士 | 初入仕途,步入政坛 |
| 1030年 | 任西京留守推官 | 开始参与地方政务 |
| 1036年 | 因直言进谏被贬夷陵 | 受范仲淹牵连,初尝仕途挫折 |
| 1043年 | 参与庆历新政 | 支持改革,主张革新朝政 |
| 1045年 | 被贬滁州 | 再次遭贬,写下《醉翁亭记》 |
| 1057年 | 主考科举,提拔苏轼、苏辙等 | 文坛领袖,提携后辈 |
| 1059年 | 任参知政事 | 进入中央核心权力层 |
| 1066年 | 编成《新唐书》 | 史学成就突出 |
| 1072年 | 去世于颍州 | 终年66岁,谥号“文忠” |
欧阳修的主要贡献
- 文学方面:开创了“古文运动”的新阶段,提倡“文道合一”,强调文章应有思想性和实用性。
- 史学方面:主编《新唐书》和《新五代史》,纠正旧史偏颇,注重史料的客观性。
- 教育方面:重视人才选拔,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子,如苏轼、曾巩等人。
- 政治方面:积极参与改革,主张整顿吏治、减轻赋税,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政治家。
欧阳修的一生,是勤奋求学、忠诚为国、文采斐然的一生。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其精神风骨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学者。


